|
“谢谢你,我给你讲一下,我的工资打进了,不用再为我操心了。”2月1日,河南籍民工郑某激动地给余姚市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打来电话道谢。
郑某在余姚市某建筑工地做木工,临近年底还有4万元工资没拿到,而包工头黄某已赴广东工地,万分焦急的郑某匆匆赶到监察大队投诉。工作人员听完陈述后马上与黄某联系,黄某表示正打算坐飞机返回余姚处理工地的后续事宜,并提到郑某的工价有些异议。后经双方协商,确定郑某的日工资为225元,但之后郑某几次去工地项目部都找不到黄某,也无法拿到工资。无奈之下,郑某又来到监察大队寻求帮助,工作人员再次与黄某进行沟通,晓之以法,明之以理,黄某终于把4万多元工资打进了郑某账户。
这是余姚市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受理窗口工作人员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积极开展案前调解,努力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一个典型案例。临近年关岁末,面对一批批农民工“拿工资回家过年”的期盼,工作人员在为农民工提供茶水、复印、单位信用信息查询、电话咨询等服务的同时,通过一系列举措让农民工少走弯路尽快拿到工资,仅2019年1月,已受理欠薪案件41件,接待咨询188人次,案件调解9起,帮助34名农民工讨回工资19.7万元。
一是摸清案情,找准主体。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自己的用工主体不甚了解,特别是生活污水、农田水利和建筑装修工程的从业人员。工作人员通过农民工口述、手机照片、电话询问等方式,结合自己平时掌握的信息和网上信用查询,精准确定投诉主体,理清法律关系,找准讨薪的突破口。
二是快速调处,现场解决。农民工面对欠薪都比较着急,有些案件如果不及时协调也可能会失去讨薪的最佳时机。工作人员顶住压力,利用当事人提供的信息及时与欠薪主体进行沟通,督促用工单位、包工头尽快结算工资,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把工资款支付到位。
三是通力协作,无缝对接。对生活污水、农田水利和建筑装修工程领域的欠薪案件,由于交通、水利、建筑等主管部门掌握具体情况,工作人员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落实人员进行联合调处。对必须立案的案件,工作人员在案件移交过程中向办案人员讲清注意事项,方便案件及时、快速调处。对确需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处理的案件,工作人员指导农民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帮助农民工有效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