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5日,由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宁波晚报协办的宁波市第三十届高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以下简称“毕洽会”)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7、8号馆顺利举行,拉开了我市“甬上乐业”系列工程的大幕。本届毕洽会共有来自全国的12235万名高校毕业生进场求职,4890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意向率近40%,我市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的目标迎来开门红。
据统计,本届毕洽会共有900余家用人单位设摊招聘,推出岗位近2万人。其中,学历要求硕士生280余人、本科生9900余人、大专生9100余人,本科及以上学历需求占比达到53%。需求人数前8位的岗位依次为:机械/制造/汽车,需求3435 人;销售/客户服务/商务,需求1961人;IT/互联网/通信/电子/电商淘宝,需求1524人;贸易/采购/物流,需求1430人;房地产/建筑/装修/物业管理,需求1378人;教育/法律/专业服务/科研,需求1106人;化工/医药/能源,需求1049人;生产/加工/消费品,需求837人。
本届毕洽会有四大亮点:
一是名企优岗重磅推出,招贤纳士更显诚意。包括得力集团、舜宇集团、申洲集团、群创光电、公牛集团、乐歌股份、继峰汽车、利时集团、博威集团、金田铜业、雅戈尔、海尔施等在内的宁波知名企业将悉数参加本届毕洽会。从参会单位提供的岗位情况来看,年薪7万以上岗位占三成以上,部分高薪岗位年薪达到20万。据悉,2019年市人力社保局还将组织本市2200家(次)用人单位赴全国40个城市、90余所高校开展100场招聘活动。
二是设置实践基地专区,平台作用更加突显。本届毕洽会设置了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专区,狮丹努集团、欧琳厨具等热心大学生就业实践工作的知名企业悉数在列,集中体现了我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人才的渴求。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级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1014家,其中市级大学生就业实践示范基地105家、省级大学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7家、国家级大学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2家。2018年,这些实践基地共开发就业实践岗位1.36万个,全市接收高校毕业生人数排名前100位的单位中,有近四成为各级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2017年开发运行的“甬优桥”实习就业平台,在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成功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平台已注册学校1651所、单位1923家,累计发布实习岗位14365个次,注册学生18386人次,促成实习对接9339人次,广受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的欢迎。
三是借力“互联网+”优势,供需对接更加精准。甬派APP专门为本届毕洽会开发了岗位搜索功能,毕业生通过手机就可查询岗位信息,并提前根据薪酬待遇、工作地点、岗位要求等条件进行岗位检索,进一步提高了求职效率。同时,本届毕洽会还推出“网上毕洽会”功能,企业通过系统发布岗位信息,搜索毕业生人才并定向邀约;毕业生可以搜索、收藏意向岗位,并在线投递简历,实现人岗精准匹配。据统计,共有1010家企业通过网上毕洽会发布岗位需求4118人。
四是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就业市场更趋成熟。30年来,毕洽会累计为近10万名毕业生找到工作,同时也见证了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从“计划包分配”到“市场化选择”的历史性转变。1990年的首届毕洽会,就大胆尝试了毕业生就业找工作“双向选择”模式,当年毕业生登记人数557人,洽谈成功178人。此后,我市毕业生通过洽谈会进行“双向选择”找工作单位的模式被正式确定。1998年前后,毕洽会率先取消了只有宁波户籍毕业生才可进场求职的限制,越来越多的外地户籍毕业生们纷至沓来,为甬城发展献智献力。2000年后,毕洽会规模逐年壮大的趋势更加明显,影响带动力也不断增强。至2008年前后,每年进场求职的毕业生已近4万人,而参会企业提供的岗位达到1.5万个,总体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近年来,随着网络招聘、校园招聘等途径的兴起,现场洽谈会供需逐渐平衡。
三十载砥砺奋进,新时代初心不变。作为我市用人单位招聘和广大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的重要平台,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企业基层大展拳脚的有效载体,毕洽会将以30周年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整合发挥品牌优势、拓展壮大规模声势,带动和激发我市整个就业市场活力,为促进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助力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