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柔性电子器件用聚酰亚胺薄膜的课题研究,掌握PI聚合技术及薄膜制备工艺,如果成功,我们将实现进口产品替代,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在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开题报告会上,博士后工作相关负责人激动地说道。
近日,江北区企业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开题报告会顺利举行。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葛子义、刘小青、阎敬灵、郑文革等4位专家、中科院材料所人力资源部主管陈帆、公司尖端材料研究院院长周玉波博士、公司人力资源中心负责人王燕及宁波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等参加了开题报告会。
开题报告会上,公司尖端材料研究院院长周玉波博士介绍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情况,他表示“未来博士后工作将紧密结合公司业务,聚焦显示、5G、半导体三大领域,开创新的平台。”
新引进的刘欣然和张远豪2位博士分别做了开题报告。刘欣然博士围绕《微纳发泡聚酯反射板的研发》研究课题,详细介绍了针对照明和显示应用领域的聚酯发泡材料的市场调研结果,以及目前此项目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张远豪博士介绍了《柔性电子器件用聚酰亚胺薄膜的开发》的课题项目,从柔性显示盖板的需求出发,探讨了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市场前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关于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设计方案和制备工艺的调研情况。
中科院材料所葛子义、刘小青、阎敬灵、郑文革4位专家对课题的可行性、必要性、创新性等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相关专家点评道:“这两项课题能充分的结合长阳科技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双方的技术平台优势,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科学意义。”经综合评议,专家组一致通过了刘欣然博士和张远豪博士的开题报告,博士后开题报告会议获得圆满成功。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博士后开题报告会议的顺利召开,标志着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运行将迈上新台阶。公司将从人才培养和未来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将博士后工作站与公司主业紧密结合,将博士后工作站的价值体现在公司事业的发展进步中,充分发挥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科研、人才引进与培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我们区加大对博士后工作的投入力度,建立了省市区分层次、政府企业多渠道的“立体化”经费投入体系。不仅有效激发了企业的建站积极性,更提升了企业对博士后人才的吸引力,为我区产业发展凝聚创新能量。”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江北区共有17家企业设立了省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其中国家级工作站3家,省级工作站14家,累计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28人,目前在站12人,出站留甬11人。获得省级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6项,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8项,发表SCI、E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31篇,帮助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获得各类专利授权54项,已投产或转化的成果为企业新增产值约20.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