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江北打工的王某,通过“掌上仲裁”办公办案系统,收到原公司1.3万元一次性经济补偿金,这起劳资纠纷得以调解结案。从今年8月起,江北区积极推行“互联网+仲裁”,大力简化办事程序。“掌上仲裁”系统运行以来,该区成功处理劳动纠纷33余起。
据介绍,近年来,人们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但是现实却是维权成本过高,比如程序太复杂、麻烦,一旦涉及打官司,横亘在彼此间的物理距离,便成了第一道现实难题。为此,在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智慧化政务服务的过程中,江北积极深化仲裁改革,同步有序推进“互联网+庭审”“微仲裁”模式落地,让企业和群众实现维权网上办、简化办、就近办,享受到最优的法治环境、高效的办事效率、智慧化的仲裁服务。
江北仲裁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当面对劳动争议纠纷时,劳动者习惯到当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进行立案,从材料递交到开庭之日可能要跑好几次。目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江北劳动仲裁开始探索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仲裁处理方式。从今年8月起,宁波市开始推广微信“掌上仲裁”小程序,仲裁网络申请与在线庭审更加无缝衔接,仲裁案件处理越来越便利化。
通过“掌上仲裁”,劳动者只需动动手指头,就能通过网络7*24小时直接进行仲裁申请,实现劳动人事争议事项线上咨询、线上受理、网上开庭等功能,大大减轻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负担。“之前觉得劳动仲裁比较繁琐,对程序不了解到,得来回跑好几次,现在好了,拿出手机就直接可以在线提起劳动仲裁,方便快捷多了。”劳动者朱先生对通过网络处理的方式进行调处,不断称赞。
此外,为确保当事人之间纠纷及时化解,江北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还积极推动“微仲裁”。今年2月,申请人王女士和刘女士向江北区劳动仲裁委提出仲裁申请,反映被申请人宁波某设计有限公司未及时支付两申请人工资及报销款项共计3万余元。考虑到“微信群”内沟通方便,仲裁员将申、被双方拉入群聊,双方当事人均同意以“微信调解”方式如期进行线上调解。经半天的线上调解,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调解意见。江北区仲裁院通过类似的“在线”调解、庭审工作化解了大量的劳动纠纷案件。今年2月份至今,仲裁院通过电话调解劳动纠纷案件30余件,仲裁调解网络平台、微信调解在线调解案件80余件,实现了80%以上劳动争议以调解方式快速结案、以和解结果定分止争的良好效果。
除了线上调解,江北仲裁院还线下聘任来自多家律师事务所、高等院校20名优秀法律人士担任江北区劳动人事争议兼职仲裁员。江北仲裁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聘任兼职仲裁员能较大程度缓解当前江北区“案多人少”的压力,该举措有效降低当事人的抵触情绪,减轻当事人对公平、公正实施仲裁的顾虑,确保案件的调解仲裁合法合规,对仲裁工作各项建设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截至9月,江北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达到92%,长期位居全市第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