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欣妍,一名基层的小个子女仲裁员,但她总是将“群众的满意,就是我最高的荣誉;群众的微笑,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放在心上,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鞭策自己,始终不忘一名基层仲裁员的职责使命,永远把为民服务放在首位,在书写和谐劳动关系中绽放最美的青春之花。
使命在肩 不负党员初心本色
一家三代共产党人,已将党风融入了家风,将党员干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融入了血液。作为党支部委员,她始终毫不懈怠地学习,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认真做好支部工作,积极组织支部党员活动,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并且作为余姚市党课宣讲团成员,多次进村进社区上微型党课,用自己的方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自己的故事进行党性、党纪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作为仲裁院副院长,她创新性提议建立周五大调解机制,有效缓解了案多人少庭少困境,优化了办案资源配置,加快了案件处理速度。自2021年1月实施该机制以来,共调解案件600余起,占调解案件数的20%。她曾参加全市第十二届微型党课授课大赛并获得二等奖、参加宁波市第十二届微型党课大赛网络海选并获得优秀奖,“比起站在舞台上,我更喜欢到田间地头去讲党课,当我讲着老中青三代共产党人的故事,总能和乡亲们产生共鸣。”
担当有为 绽放青春绚丽之花 年轻干部既要敢于付出、敢闯敢拼,更要甘于付出、默默奉献,主动到基层一线中去砥砺品质、增长才干。在疫情防控期间,俞欣妍主动请缨和其他同事一起多次下沉到朗霞街道,在协助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三服务”工作,遇到企业和劳动者之间有劳动纠纷,积极发挥长处,使得劳动争议快速就地化解,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特别是其丈夫在衢州江山基层一线抗疫、孩子尚幼、自己白天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她依然坚持克服工作及家庭困难,多次凌晨到高速道口值勤,检查每一辆来姚车辆的行程码、核酸报告等。检查大货车辆时,“身高不够,板凳凑”,她站在凳子上检查,一站就是数个小时,不漏查一辆来姚车辆,最后不忘对司机朋友们道上一句“谢谢您的配合”,尽自己能力守好余姚的这扇大门,当好疫情防控的“守门员”。 “自己当心身体!”听到同事和家人的关心,她总是笑着说自己还年轻。“妈妈,你是党员,党员就是‘挡’的人,新冠也要‘挡’,台风也要去‘挡’的”,听到5岁儿子童真童趣地诠释“党员”,她更加坚定了作为年轻党员就要勇于担当的信念。她是年轻干部,也是年轻的妈妈,她希望能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砥砺奋进 锤炼过硬工作本领 帮助因工受伤的劳动者追讨工伤补偿款,替工作许久拿不到工资的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为员工和企业之间化解矛盾,做的这些事儿不轰轰烈烈,但她深知群众工作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她已经是一位年轻的“老”仲裁员了,在劳动仲裁岗位上工作十年有余,每年办案近两百件,是处理疑难案件的“专家老手”。她不断打磨法律专业技能,本着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疑案难案在她的手上总能迎刃而解。面对企业负责人否认劳动关系的嚣张态度,作为仲裁员的她多次到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对同期员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细枝末节中找到劳动者工作的证据,最后在证据和法律面前,企业负责人不得不认可了劳动关系并支付了工资。在签调解协议时,企业负责人对她说“面对你的专业,我服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新任务新要求,她深刻知道吃老本守旧条是行不通的,在参加各项专业培训及时“充电”的同时,她还坚持自学并拿到了法律硕士学位,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别人说她傻,拿到硕士学位也没啥用,她总是微笑回应,“谁说没用,这让我在办案子的时候更有底气,因为我是专业的。”
将心比心 绘就服务温暖底色 为更好提高为民服务质量,俞欣妍在疫情防控期间创新开设仲裁“云维权”,通过“余姚微仲裁”平台成功调解案件20余起,实现了仲裁员掌上办案、群众指尖维权。在办理仲裁案件过程中,她始终对每一个案件抱有敬畏之心,即使案件争议金额再小,都做到耐心倾听当事人阐述的“道理”,对其合法部分予以肯定,让当事人在感受理解和尊重中慢慢平复情绪,再解释其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部分,能够较好地获得当事人的理解。“法律是严肃的,但法律精神是有温度的。”她在接待当事人的过程中总是沉下心来耐心倾听,有时候接打信访人员的电话,一打就是一两个小时。“如果我是您女儿、如果我是您朋友”她总是以同理心体会民情、做好服务,尽心尽力帮助群众解决关心的问题,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付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