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瑾同志二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人社战线上,秉持为民情怀,砥砺前行,担当实干,在推进人社事业发展中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展现了新时代人社干部的良好风貌。因工作业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市、区各级先进工作者。在她的带领下,所在集体先后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宁波市文明单位、宁波市青年文明号、宁波市“群众满意办事窗口”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
坚守初心,做群众服务的“贴心人”
徐瑾同志有着二十多年的党龄,从走上工作岗位之初,她就把党员的宗旨和要求融入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多年就业服务的工作经历,让她更深切感悟到“解决群众所需就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社保中心主任期间,她积极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分区域“无差别受理”的经办模式。在全市率先推出“社银助跑”,将社保业务延伸至农信社网点办理,打通了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就近办、便捷办。她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育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窗口服务满意度位列全市前列。遇到困难办事群众,她千方百计帮助协调解决难题,甚至自掏腰包资助他们。群众在办事过程中有情绪时,她每次都是不厌其烦耐心解释、开导安慰,让他们都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她总是说“群众满意才是我心底里感到最开心的事情”。
攻坚克难,做企业发展的“知心人”
2020年初,徐瑾同志勇挑重担,回到工作十余年的就业管理中心担任负责人。上任之初就遇到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挑战。就业服务工作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就业工作经验似乎“失灵”了。此时的她没有丝毫的畏难情绪,毅然决然第一时间扛起重任,带领团队全力护航辖区企业复工复产。连续多日加班加点,在全市率先出台复工稳岗政策细则,发放速度全市第一。创新推出“共享员工”,协调宁波三星医疗电气公司和金港大酒店等服务业企业签订灵活用工协议,通过调剂用工解决双方需求。推进“十省百城千县”行动,积极化解疫情初期“返工难”,协调组织包车、包专列,帮助企业打通员工返厂“绿色通道”。由于各地疫情防控政策不同,经常突发各类状况,她亲自联系、一线调度,连续好几个晚上忙到凌晨。当首趟宁波“爱心专列”抵达宁波时,她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义无反顾带头到火车站,在寒风中为返岗人员送上人社部门的关爱。那年她的儿子正紧张备战高考,但她却根本无暇照顾,办公室的灯往往是整个行政服务中心最后熄灭的。这三年,为缓解年初企业用工难题,她亲自带领招工小分队到省内外开拓劳务对接新基地,创新开展“春风千里、云端送岗”网上直播招聘活动,联动黑龙江、贵州、安徽、云南等近30个劳务协作地,组织当地务工人员参与活动。今年的直播活动当天更是累计1.5万人次在线观看,为企业与劳动者搭建起了空中的桥梁。近年来,已组织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会5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需求。
开拓创新,做一线深耕的“匠心人”
徐瑾同志勇于创新,深度打造江北就业创业“1791”(谐音“一起就业”)服务品牌。面对数字化改革的新形势,她率全市之先,在全区试点重点群体帮扶应用场景系统平台,推进“乐业江北”一件事集成服务应用落地,提升重点群体帮扶的精准性,江北区“1791就业服务品牌”和“乐业江北”一件事集成服务应用荣获省人社厅“优秀就业服务成果”优胜奖。为拓宽灵活就业渠道,在建成区零工市场的基础上,她牵头打造全市首家“零工驿站”,联动“甬爱e家”形成灵活就业全链支持服务网络,相关做法被央视《焦点访谈》报道,金珊副市长也作了专门批示。为提升东西部对口劳务协作质量,她抓住江北港航服务产业发展的特点,创新开展“前端建立两地协作机制、中端注重稳岗服务保障、后端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保障机制,积极打造“北越港运”劳务协作服务品牌,先后有1300余名四川凉山越西县务工人员来甬实现就业。为帮助更多的劳动者提升就业技能,她坚持打造“北岸匠星”技能人才培育项目,积极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改革,聚焦智能制造、电商直播、建筑劳务优势产业,联动政、校、企、机构四方,优化校企合作机制,打造三大技能人才培育基地。打通技能人才成长的“绿色通道”,目前已连续举办10届全区职业技能大赛,通过赛事选拔技能人才超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