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保护视力色:
夯实三项举措 维护和谐稳定
——海曙区人社局有效化解劳资纠纷“三法”掠影
来源:市监察中心、海曙区人社局来源: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3-07-07 16:00     阅读次数:

今年以来,海曙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动适应新形势下欠薪矛盾纠纷变化,全力推进新常态下源头防范化解,深入摸排各类欠薪不稳定因素,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等手段,分类施策、因势利导,妥善处置劳资纠纷2073起,涉及劳动者4512人,帮助追回拖欠工资5410万元,切实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了辖区和谐稳定。

一、排摸隐患苗头突出“细实深”,治“严苛”于未病。工作中,注重前期对涉劳资纠纷不稳定因素信息的收集和研判,在“拓宽互动渠道细致挖掘搜集、结合日常巡查实地排查掌控、强化信息预警深度分析评估”三方面下足功夫,充分发动基层劳动保障“三支队伍”深入企业、工程队、包工头中定期开展大走访、分类实施大排查,协同区根治办在春节前后等敏感时节专题会商分析评估劳资纠纷线索,视情落实等级响应和分类处置措施,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劳资纠纷第一时间获悉,第一时间调解,将影响降低在最小范围。前不久,监察员小张在辖区古林镇例行走访检查时,得知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十多名彝族外来务工人员在该镇某塑料厂上班期间,工资被拖欠了。经过现场了解,这批务工人员共有17人,是经过老乡介绍结伴到宁波打工,可是到宁波后介绍他们来的劳务方却消失不见了,企业的管理人员无法与之对账,导致工资拖欠。为尽快帮助少数民族务工人员拿到应得的劳动报酬,海曙人社局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协同行业管理部门、企业负责人和务工人员三方进行面对面调处,在核实好拖欠工资情况和具体金额后,监督企业负责人现场将工资发放完毕,一起可能引发负面舆情的群体性欠薪隐患得到妥善化解。

二、调处劳资纠纷立足“法理情”,开“良方”于症结。对排查出来的欠薪隐患以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劳资纠纷,坚持“防止激化、妥善处置”工作原则,创造性推出明理析事宣导攻心、情法并重对症下药、依法处置追偿挽损“三级矛盾纠纷预警处置法”——一级快速反应,贴上去规劝安抚有效稳控态势;二级因案施策,靠上去摸清起因找准突破点位;三级宽严相济,融进去积极协调依法妥善处置。6月19日,江西籍农民工王某刚向监察执法中心投诉,其和另外9名工友2022年4月—6月份在海曙某工地务工的14万元工资至今没有拿到,下步准备联名上网发贴扩大影响讨要工资。该起欠薪案件涉及项目早已完工,时间跨度长,且除王某刚其余9名农民工目前分别在外地务工。针对这一特殊案情,监察中心选派业务骨干成立专班,一组赴项目总公司调查取证,按程序下达相关指令书;一组连续2天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一一对王某刚等10名农民工进行规劝训诫,宣讲依法维权政策,最终得到他们的理解认可。之后,由王某刚为代理人,工作专班组织了两次视频“云调解”,7月2日,王某刚等人所欠工资全部结清。

三、健全调处机制联动“警政企”,聚“合力”于内外。海曙人社局充分发挥区根治办牵头协调作用,主动协调区信访局、总工会、公安、法院、检察院建立完善劳资纠纷联动联调机制,协同各镇(乡)街道党工委和住建、市场监管等行业主管部门作为处置讨薪事件第一、第二处置梯队,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加强联勤协作,加强联合调处,做到预警信息联通联享、教育疏导联宣联讲、应急处置联动联勤,形成覆盖辖区所有村(居)企业、上下一盘棋的工作网络,确保一旦有事能够快速反应、妥善处置。辖区某在建项目因工程结算争议问题以及班组付款比例问题引发农民工聚集讨薪,涉及项目工地3个班组、工人近百名,涉及200余万元工资,部分工人情绪较为激动,围堵了项目部大门。海曙人社局第一时间协同公安、住建和项目所在地街道启动联调机制,一方面迅速沟通公司负责人和工人代表,通过谈话安抚、解释表态等方式加强稳控,避免事态扩大;另一方面,快速查清事情来龙去脉,核查公账,责令项目建设单位限期整改,并组织公司方与班组方谈妥工程结算金额及结算比例,所拖欠的工资在7天内全部发放完毕,确保工人们拿回劳动报酬,有力维护了辖区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