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竞赛命题标准
竞赛命题标准以《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高级(国 家职业技能三级)、部分技师(国家职业技能二级))、 《茶艺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规程》(T/CTSS 3-2019)中相 关标准制定,结合当前中国茶行业从业人员的要求及相关 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技术。
二、竞赛命题原则
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注重基本技能,体现现代技术, 结合行业实际,在命题内容上力求体现“ 以职业活动为向 导,以职业技能为核心 ”的指导思想,在命题编制结构上, 针对茶艺师从业或行业领域,按照实操方式进行命题组合, 竞赛考核尽可能体现茶艺师职业综合能力要求,并对茶艺 师行业技能人才培养起到示范引导作用,
三、竞赛考核方式
1 .比赛为个人赛,每人时间总长 131 分钟,满分为 100 分。
2 .实际操作比赛采用现场操作的方式进行。
3 .操作类型:理论+技能操作
4 .比赛地点:宁波市人才大厦 4 楼 比赛时间
理论:2024 月 10 日 26 日实操:2024 月 10 日 26 日
四、竞赛实操技能考核规范
(一)实操技术描述
(1)茶艺竞技流程
1.理论考试:选手携带准考证、身份证入场,按照编号入座, 采用闭卷考核独立完成,比赛时间 120 分钟,满分为 100 分,60 分为合格, 占总分的 20%。
2.规定茶艺流程:参赛选手再根据赛前抽签确定冲泡品饮的茶 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冲泡流程,比赛时间不少于 7 分钟,不超 过 11 分钟。
3.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茶的外形特征和干茶香气,正确判定 六大茶类及在加工茶样品的名称,所属茶类及产地的比赛形式。
题目设计
(1)规定茶艺:从组委会统一提供的绿茶、红茶两种茶样抽取 一种进行冲泡,并使用大赛指定的茶器具,时间不少于 7 分钟,不 超过 11 分钟;绿茶规定茶艺为玻璃杯泡扁形绿茶技法;红茶规定 茶艺为盖碗泡条形工夫红茶技法。
绿茶规定茶艺竞技步骤:备具-端盘上场-布具-温杯-置茶- 浸润泡-摇香-冲泡-奉茶-收具-端盘退场;
红茶规定茶艺竞技步骤:备具一端盘上场-布具-温盖碗-置 茶-冲泡-温盅及品茗杯-出汤一分茶-奉茶-收具-端盘退场。
赛前 5 分钟自行备具、备水(不计入比赛时间内),比赛统一 茶品、统一器具、统一音乐。着装为中国传统服饰,体现茶人风 范。
(2)由执委会提供 6 个茶叶样品分别放置于样盘中,选手需要 通过外形和香气对茶叶名称,所属茶类及产地(以改茶样标准描述 为准)进行识别,并填写答题卷。所使用的设备及器具清单参见附 录(3)识茶认茶使用设备及器具清单见表。
(1)评分细则
规定茶艺项目 100 分,合格为 60 分, 占总分的 60%。 茶样识别满分 100 分, 占总分 20%。
规定茶艺作为一个练“功 ”的项目,重点考量选手的茶艺基 本功:举止礼仪,行为习惯,气质神韵,协调能力,审美情趣、 茶汤质量等。
①礼仪、仪容仪表(15 分):仪表自然端庄,发型服饰适当, 泡茶手势与奉茶姿态自然优雅。
②茶席布置(10 分):选择器具合理,席面空间布置合理、美 观,色彩协调,符合操作规范要求。
③茶艺演示(35 分):动作大气、 自然、稳重,程序设计科学 合理,全过程完整流畅。
④茶汤质量(35 分):要求充分表现出茶的色、香、味等特性, 茶汤适量,温度适宜。
⑤
配间(5 分):不少于 7 分钟,不超过 11 分钟。 茶艺师职业技能竞赛规定茶艺评分表
参赛者号码: 总分:
序 号 | 项目 | 分值 | 要求和评分标准 | 扣分标准 | 扣分 | 得分 |
1 | 礼仪 仪表 仪容 15 分 | 5 | 发型、服饰端庄自 然 | (1)发型、服饰尚端庄自然, 扣 0.5 分(2)发型、服饰欠 端(4) 因 扣,分扣 1 分 | ||
5 | 形象自然、得体, 优雅,表情自然, 具有亲和力 | (1)表情木讷,眼神无恰当交流,扣 0.5 分 (2)神情恍惚,表情紧张不自如,扣 1 分 ((3)3其)它 扣 当,扣 1 分 | ||||
5 | 动作、手势、站立 姿、坐姿、行姿端 正得体 | (1)坐姿、站姿、行姿尚端正,扣 1 分 (2)坐姿、站姿、行姿欠端正,扣 2 分 (4()3其)它 扣 有明显多余动作,扣 1 分 | ||||
茶席 布置 | 5 | 器具选配功能、质 地、形状、色彩与 茶类协调 | (1)茶具色彩欠协调,扣 0.5 分 (2)茶具配套不齐全,或有多余,扣 1 分 ((4 其)它茶因 分间质地、形状不协调,扣 1 分 |
2 | 10 分 | 5 | 器具布置与排列有 序、合理 | (1)茶具、席面欠协调,扣 0.5 分 (2)茶具、席面布置不协调,扣 1 分 (3)其它因素扣分 | ||
3 | 茶艺演示 35 分 | 15 | 冲泡程序契合茶理,投茶 量适宜,水温、冲水量 及时间把握合理 | (1)冲泡程序不符合茶性,洗茶,扣 3 分 (2)不能正确选择所需茶叶扣 1 分 (3)选择水温与茶叶不相适宜,过高或过低,扣 1 分 (4)水量过多或太少,扣 1 分 (5)其它因素扣分 | ||
10 | 操作动作适度,顺畅,优 美,过程完整,形神兼备 | (1)操作过程完整顺畅,尚显艺术感,扣 0.5 分 (2)操作过程完整,但动作紧张僵硬,扣 1 分 (3)操作基本完成,有中断或出错二次以下,扣 2 分 (4)未能连续完成,有中断或出错三次以上,扣 3 分(5) 其它因素扣分 | ||||
5 | 泡茶、奉茶姿势优美端庄, 言辞恰当 | (1)奉茶姿态不端正,扣 0.5 分 (2)奉茶次序混乱,扣 0.5 分 (3)不行礼,扣 0.5 分 (4)其它因素扣分 |
5 | 布具有序合 理,收具有序, 完美结束 | (1)布具、收具欠有序,茶具摆 放欠合理,扣 0.5 分 (2)布具、收具顺序混乱,茶具 摆放不合理,扣 1 分 (3)离开演示台时,走姿不端正,扣 0.5 分 (4)其它因素扣分 | |||||
4 | 茶汤 质量 35 分 | 25 | 茶的色、香、 味等特性表达 充分 | (1) 5 分 (2) 8 分 (3) 10 分 (4) | 未能表达出茶色、香、味其一者,扣 未能表达出茶色、香、味其二者,扣 未能表达出茶色、香、味其三者,扣 其它因素扣分 | ||
5 | 所奉茶汤温度 适宜 | (1)温度略感不适,扣 1 分 (2)温度过高或过低,扣 2 分 (3)其它因素扣分 | |||||
5 (1)命 | 方奉式茶汤适量 | (1) 过多(溢出茶杯杯沿)或偏少(低 于茶杯二分之一),扣 1 分 (2)各杯不均,扣 1 分 | |||||
5 | 时间 5 分 | 5 | 在 6 分钟~10 分 钟内 完成茶艺演示 | (1)误差 1 分钟~3 分钟,扣 1 分; (2)误差 3 分钟~5 分钟,扣 2 分; (3)超过规定时间 5 分钟,扣 5 分。 |
裁 判 签 名 :
年月 日
识茶认茶 评分表
评分 类型 | 情况描述 | 评分 | 评分细则 | 合计分 | |
分值 | 得分 | ||||
M1 | 个人信息 | 不透露选手姓名 | 7 | ||
M2 | 时间控制 | 时间控制在 15 min 以内 | 3 | ||
M3 | 样品辨别 | 茶叶名称、所属茶类及产地全部与答案一致,得 15 分; 占总数 90%及 以上,得 12.5 分;占总数 80%~89%,得 8.5 分; 占总数 70%~79%得 4 分; 占 总数 60%~69%,得 2 分;60%以下,不得分。 | 15 |
裁判员签名: 年 月 日
茶艺师竞赛分理论知识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两部分,理论知识考核占20% , 实际操作考核占 80%。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均合格且排名在前 50%的选手, 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发茶艺师三级(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1 、理论知识采用闭卷机考形式,独立完成。考试时间 120 分钟,考试题型 以试卷为准。理论知识命题参考范围主要依据本职业工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内容。
2 、技能操作
茶艺师实际操作为规定茶艺。以展示规范的操作方式、艺术的表现茶品冲 泡过程、强调技能的发挥、呈现茶品的最佳品质为目的。规定茶艺背景音乐统 一,茶具统一;
3 、命题要素包括:命题内容、命题类型、命题结构、评分标准;
4 、命题内容包括:试题范围为职业技能鉴定教材、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考试复习指导资料。具体范围:《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高级)
全部和部分技师(二级) 内容。
5 、参考书籍: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茶艺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初级技能、中 级技能、高级技能)》。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茶艺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基础知识)》。
6 、实操评分标准:指评分表细则,要求客观、诚实、公平、公正进行评判。
(2)裁判
竞赛裁判组选拔的是浙江省内具有茶艺师考评资质的考评人员,熟悉茶 艺师职业技能鉴定的流程与考务管理。
(3)赛事设施
规定茶艺使用设备及器具清单
种类 | 设备名称 | 规格型号 | 每组数量 |
茶艺桌、凳 | 茶艺桌 | 长:1200mm,宽:600mm,高:650mm | 1 |
茶艺凳 | 长:400mm,宽:300mm,高:400mm | 1 | |
绿茶 | 盛放茶具:茶盘 | 长:500mm ,宽:300mm | 1 |
盛水用具:玻璃壶 | 容量:1200mL | 1 | |
泡茶用具:绿茶玻璃杯 | 高:85mm,口径:70mm,容量:200mL | 3 | |
泡茶用具:玻璃杯垫 | 直径:120mm | 3 | |
盛水用具:玻璃水盂 | 容量:600mL | 1 | |
盛茶用具:竹茶荷 | 长:145mm ,宽:55mm | 1 | |
盛茶用具:茶叶罐 | 直径:80mm ,高:160mm | 1 | |
拨茶用具:茶匙 | 长:165mm | 1 | |
辅助用具:茶巾 | 长:300mm ,宽:300mm | 1 | |
备选用具:奉茶盘 | 长:300mm ,宽:200mm | 1 | |
红茶 | 盛放茶具:茶盘 | 长:500mm ,宽:300mm | 1 |
泡茶用具: 白瓷盖碗 | 容量:150mL | 1 | |
品茶用具: 白瓷品茗杯 | 直径:65mm,高:45mm,容量:70mL | 3 | |
泡茶用具:杯垫 | 长:75mm ,宽:75mm | 3 | |
盛汤用具: 白瓷茶海 | 容量:220mL | 1 | |
盛水用具:瓷壶 | 容量:600mL | 1 | |
盛茶用具: 白瓷茶荷 | 长:100mm ,宽:80mm | 1 | |
盛水用具:瓷水盂 | 容量:500mL | 1 | |
盛茶用具:茶叶罐 | 直径:75mm ,高:110mm | 1 | |
拨茶用具:茶匙 | 长:170mm | 1 | |
辅助用具:茶匙架 | 长:40mm | 1 | |
辅助用具:茶巾 | 长:300mm ,宽:300mm | 1 | |
备选用具:奉茶盘 | 长:300mm ,宽:200mm | 1 |
(3)识茶认茶使用设备、器具清单及答题卷
识茶认茶使用设备及器具清单见表 。
种类 | 设备名称 | 技术规格 |
审评台 | 茶叶感官审评 台干评台 | 高:800mm~900mm,宽:600 mm~750mm,台面为黑色 亚光 |
审评用具 | 审评盘 | 白色无味,正方形, 一角开有倒等腰梯形的缺口,外 围边长:230mm,边 高:33 mm,数量 30 个~40 个 |
辅助用具 | 茶叶罐 | 大号茶叶罐,30 个~40 个 |
识茶认茶使用设备及器具清单
识茶认茶答题卷
选手编号:
序号 | 茶类 | 茶名 | 扣分 | 得分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合计 |
裁判员签名: 年 月 日
(4)场地要求
说明本竞赛场地总体面积 500 平方米,专业主持各类职业技能 竞赛。比赛区域分为操作区和非操作区,其中操作区划分为茶艺 表演舞台、煮水备器室、备赛室以及相应的评委席、计分席等区 域;非操作区划分为化妆间、储物室、裁判办公室、录分室等区 域。
(4)赛事流程
竞赛 安排 | 时间 | 内容 | 人数 | 评委 | 场地 | 备注 |
理论、 实操 | 2024 年 10 月 26 日 | 上午 8 :30:00-10: 30 进行 A 组茶 艺师 理论考试 | 茶艺师 A 组 50 人 | 监考老 师 2 人 | 金钟茶 城比赛 场地茶 艺师试 场与赛 场分开 | 竞赛 工作 人员 与志 愿者 落实 安排 若干 人 (以 满足 大赛 进 程) | |
上午 8 :30-10: 30 进行茶艺师 B 组实操考试 | *茶艺师 B 组 50 人 | 专家裁 判茶艺 师评委 3 位 | |||||
上午 10:50-12:50 进行 B 组茶艺 师理论考试 | *茶艺师 B 组 50 人 | ||||||
上午 10:50-12:50 进行 A 组茶艺师实 操考试 | 茶艺师 A 组 50 人 | 专家裁 判茶艺 | |||||
师 委 位 | 评 3 | ||||||
合计 | 1 日 | 100 人 | 5 人 | 2 个 | 30 人 |
(九)安全措施
1 、参赛选手必须按照规定着装,违规者不得参赛;
2 、选手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违规者不得参赛;
3 、赛场必须留有安全通道。竞赛前必须明确告诉选手和裁判员安全通 道和安全门位置。赛场必须配备灭火设备,并置于显著位置。赛场应具 备良好的通风、照明和操作空间的条件。做好竞赛安全、健康和公共卫 生及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等工作。
五、竞赛排名规则
本次竞赛由理论成绩、规定茶艺二部分配对组成(小数点后保留两
位),各赛合计 100 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名,在总成绩相同的情况 下,以规定茶艺操作成绩较高者排名在前,规定茶艺成绩相同者以 茶汤质量分数较高者排名在前。
总成绩计算:
总成绩=理论成绩 x20%+技能操作成绩x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