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海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破解人才培育难题
来源:宁海县人力社保局来源: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4-06-26 18:08     阅读次数:

本土人才流失、人才培养缺乏精准、校企之间合而不深,怎么办?为破解这一难题,宁海县域产教融合共同体应运而生。6月25日上午,宁海县域产教融合共同体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该县在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加速人才培养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JPG


IMG_3501.JPG


DSC09508.JPG


2 - 复件(1).jpg


宁海县域产教融合共同体,是由宁海县政府牵头,联合县域中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协会、产业人才学院及相关部门,围绕“文化+健康”“光伏+储能”“模具+新能源汽配”等宁海三大主导产业,立足服务县域产业发展需求,集产业交流、人才培养、供需对接、科研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产教融合新载体。

合共同体遵循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以职业教育长学制人才培养作为基础,创新宁海技能人才本土培养新路径,加强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与宁海产业人才学院赋能的有机融合,探索具有宁海特色的“3+1+1”技能人才培育新模式,即学生接受3年中职教育、1年高职教育、1年产业人才学院培养,实现本地招生、本地培养、本地就业。

“传统中高职合作办学存在培养方案‘合而不融’、部分培养内容重复、行业企业参与不深等问题,共同体搭建后,高校可提早介入、系统规划、全程参与中职院校的教学全过程,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就统一培养目标、统领生涯规划、统筹技术培养,实现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海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郑子军表示。

在共同体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入学前三年,重点培养其文化底蕴与职业素养,引导学生了解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厘清自身职业发展路径,引导学生融合专业理论与技能技术;第四年,将重点放在专业知识与应用技术、实践操作能力的结合上;第五年,宁海产业人才学院对学生开展精准实训,“一企一策”构建实训管理体系,为在岗学生“量身定制”岗前实训班,聚焦提高产才适配度,助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县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葛民越表示,“将人才培育工作做在前、沉到县,精准培养县域产业集群迫切需要的各类高素质技能人才,实现‘招当地学生,在当地培养,留当地就业’,一举多得。”

据悉,共同体成立后,2024年宁海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将从600人扩大到910人,其中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海机电工程学院的长学制合作培养专业将从原先1个班级扩展到8个班级,涵盖与宁海产业结构十分匹配的模具制造、机电一体化、新能源装备、工业产品设计等6个紧缺专业。

共同体联合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订单班签约仪式上,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集团高级经理顾佩文表示,“共同体人才培育模式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精准性的新特点,可以快速接收企业文化、适应工作岗位,期待此次与共同体设立的新能源人才联合培养班,能为公司注入新动力。”

人才兴,产业兴。近年来,宁海始终坚持人才强县战略,重视人才引育留用,充分发挥人才的能动作用,打造了“宁海制造”一张张亮丽名片,至今已拥有模具、文具、汽配等五个国字号产业基地,去年实现经济总量破千亿的历史性跨越。共同体的成立,将推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地域上由独立向整体转变、主体上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组织上由分散向集约转变,畅通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全链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汇聚学校、企业、政府、行业等资源要素,形成1+1大于2的效果。通过盘活县域人才资源,形成发展新动能,基本形成制度供给充分、条件保障有力、产教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为宁海经济社会实现更高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