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技术描述
(一)项目概要
焊接机器人操作工是指操作焊接机器人进行金属工件焊接作业的人员。为达 到质量要求,并安全、高效地完成焊接作业,焊接机器人操作工必须熟练掌握焊 接机器人的操作技能和相关知识,包括程序控制、工件装夹、焊材变换、控制面 板操作及设备保养维护等,能够针对不同的焊接结构和焊缝型式合理设定、调整 工艺参数。此外还需掌握焊接作业安全知识,具备一定的手工焊接操作能力。
(二)基本知识及能力要求
竞赛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焊工》(6-18-02-04)中“焊接设备操作工 ”工种 三级(高级工)应知应会为标准,参赛选手应掌握焊接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 能。
二、试题及评判标准
(一)试题简述
本项目选取生产中最常用的低碳钢(低合金钢)和实心焊丝熔化极非惰性气 体保护焊(100%CO2)的电弧焊方法,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图纸和相应的 技术标准、安全规程要求,完成“薄板密封构件 ”的焊接。试件需进行外观检验和气密性检测。
(二)比赛时间及试题具体内容
1. 比赛时间安排
实操项目共用时 2 小时,其中试件打磨、点固等前期准备时间 1 小时,在手 工焊工位完成。机器人编程及焊接 1 小时,在焊接机器人工位完成。两个时间独 立计算,不能互相借用。
2.考核项目及要求:
(1)考核项目:
“薄板密封构件 ”机器人焊接
(2)考核要求:
①能够读懂图纸并按图纸要求采用手工 TIG 焊接进行试件组对;
②能够对机器人配套焊接设备系统(主电源、送丝通路系统、供气循环系统、 焊接回路等)进行检测和调整;
③根据图纸要求,操作焊接机器人使用实心焊丝熔化极非惰性气体保护焊 GMAW(135)(100%CO2)进行金属结构件的焊接;
3.考核项目图示:
(三)评判标准
1.竞赛试题配分
序号 | 分类 | 焊缝编号 | 数量 | 分值 | 项目总分 | 合计 |
1 | 外观检测 | T 型角焊缝 1.2 | 2 | 10 | 20 | 85 |
2 | 转角焊缝 3.5.6 | 3 | 10 | 30 | ||
3 | 转角焊缝 4 | 1 | 10 | 10 | ||
4 | 转角焊缝 7.8 | 2 | 10 | 20 | ||
5 | 试件外观综合 | 1 | 5 | 5 | ||
6 | 泄漏试验 | 气密性试验 | 1 | 15 | 15 | 15 |
合计 | 100 | 100 |
2.评判方法:
本项目评判方式为外观测量和气密性试验评分。评分依据为本技术文件规定 的各考核项目《外观评分表》和《气密性试验评分表》。
外观裁判员和气密性试验裁判员根据《外观评分表》和《气密性试验评分表》 中规定的评分项目据实测量并填写焊缝表面实测数据,根据表中对应得分档次确 定实际得分。
当出现选手总成绩并列时,以实操成绩高低确定最终比赛名次,如实操成绩 还相同则以竞赛技能操作完成用时的多少决定最终的比赛名次。
3.评判标准:
(1)T 型角焊缝 1.2(每焊缝一张)
序号 | 评分内容 | 分值 | 实测值 | 得分 |
M1 | 焊脚尺寸 1 | 2.20 | ||
4≤焊脚尺寸≤5 得 2.20 分 | ||||
5<焊脚尺寸≤6 得 1.6 分 | ||||
6<焊脚尺寸≤7 得 0.8 分 | ||||
焊脚尺寸>7 或<4 得 0 分 | ||||
M2 | 焊脚尺寸 2 | 2.20 | ||
4≤焊脚尺寸≤5 得 2.20 分 | ||||
5<焊脚尺寸≤6 得 1.6 分 | ||||
6<焊脚尺寸≤7 得 0.8 分 | ||||
焊脚尺寸>7 或<4 得 0 分 | ||||
M3 | 咬边 | 2.2 | ||
没有咬边得 2.2 分 | ||||
深度≤0.5 且累计长度≤5 得 1.6 分 | ||||
深度≤0.5 且 5<累计长度≤15 得 0.8 分 | ||||
深度>0.5 或深度≤0.5 且累计长度>15 得 0 分 | ||||
M4 | 垂直度 | 1.2 | ||
≥0 ,≤0.5 得 1.2 | ||||
>0.5 得 0 分 |
M5 | 焊缝无表面孔穴或夹杂 | 2.2 |
(2)转角焊缝 3.5.6 评分表(每焊缝一张)
序号 | 评分内容 | 分值 | 实测值 | 得分 |
M1 | 焊缝宽度 | 2.00 | ||
5≤焊缝宽度≤6 得 2.00 分 | ||||
6<焊缝宽度≤7 得 1.40 分 | ||||
7<焊缝宽度≤8 得 0.80 分 | ||||
>8 ,<5 得 0 分 | ||||
M2 | 焊缝宽窄差 | 2.00 | ||
0≤焊缝宽窄差≤1 得 2.00 分 | ||||
1<焊缝宽窄差≤2 得 1.40 分 | ||||
2<焊缝宽度≤3 得 0.80 分 | ||||
>3 得 0 分 | ||||
M3 | 咬边 | 1.20 | ||
没有咬边得 1.2 分 | ||||
深度≤0.5 且累计长度≤15 得 0.8 分 | ||||
深度≤0.5 且 15<累计长度≤30 得 0.4 分 | ||||
深度>0.5 或深度≤0.5 且累计长度>30 得 0 分 | ||||
M4 | 表面孔穴或夹杂 | 2.00 | ||
无孔穴和夹杂得 2 分 |
孔穴或夹杂≤Φ1.5,数目为 1 个得 1.60 分 | ||||
孔穴或夹杂≤Φ1.5,数目为 2 个得 0.80 分 | ||||
孔穴或夹杂≤Φ1.5 且数目>2 个或> Φ1.5 得 0 分 | ||||
M5 | 焊缝是否完全焊接? 焊道收尾处未完全焊接长度须≤2mm | 0.80 | ||
J1 | 转角焊缝饱满度 | 2.00 | ||
0 级:不符合行业标准,接头未焊满或平坦 的曲线 | ||||
1 级:达到行业标准,饱满度曲线有平坦区 域或焊趾处超出 | ||||
2 级:达到并在某些方面超过行业标准,饱 满度曲线在某些区域有轻微平坦 | ||||
3 级:完全超过行业标准并视为完美,圆弧 与板厚相同 |
(3)转角焊缝 4 评分表
序号 | 评分内容 | 分值 | 实测值 | 得分 |
M1 | 焊缝宽度 | 2.00 | ||
8≤焊缝宽度≤9 得 2.00 分 | ||||
9<焊缝宽度≤10 得 1.40 分 | ||||
10<焊缝宽度≤11 得 0.80 分 |
>11 ,<8 得 0 分 | ||||
M2 | 焊缝宽窄差 | 2.00 | ||
0≤焊缝宽窄差≤1 得 2.00 分 | ||||
1<焊缝宽窄差≤2 得 1.40 分 | ||||
2<焊缝宽度≤3 得 0.80 分 | ||||
>3 得 0 分 | ||||
M3 | 咬边 | 1.20 | ||
没有咬边得 1.2 分 | ||||
深度≤0.5 且累计长度≤15 得 0.8 分 | ||||
深度≤0.5 且 15<累计长度≤30 得 0.4 分 | ||||
深度>0.5 或深度≤0.5 且累计长度>30 得 0 分 | ||||
M4 | 表面孔穴或夹杂 | 2.00 | ||
无孔穴和夹杂得 2.00 分 | ||||
孔穴或夹杂≤Φ1.5,数目为 1 个得 1.60 分 | ||||
孔穴或夹杂≤Φ1.5,数目为 2 个得 0.80 分 | ||||
孔穴或夹杂≤Φ1.5 且数目>2 个或> Φ1.5 得 0 分 | ||||
M5 | 焊缝是否完全焊接? 焊道收尾处未完全焊接长度须≤2mm | 0.80 | ||
J1 | 转角焊缝饱满度 | 2.00 | ||
0 级:不符合行业标准,接头未焊满或平坦 |
的曲线 | ||||
1 级:达到行业标准,饱满度曲线有平坦区 域或焊趾处超出 | ||||
2 级:达到并在某些方面超过行业标准,饱 满度曲线在某些区域有轻微平坦 | ||||
3 级:完全超过行业标准并视为完美,圆弧 与板厚相同 |
(4)转角焊缝 7.8 评分表(每焊缝一张)
序号 | 评分内容 | 分值 | 实测值 | 得分 |
M1 | 焊缝宽度 | 2.00 | ||
6≤焊缝宽度≤7 得 2.00 分 | ||||
7<焊缝宽度≤8 得 1.40 分 | ||||
8<焊缝宽度≤9 得 0.80 分 | ||||
>9 ,<6 得 0 分 | ||||
M2 | 焊缝宽窄差 | 2.00 | ||
0≤焊缝宽窄差≤1 得 2.00 分 | ||||
1<焊缝宽窄差≤2 得 1.40 分 | ||||
2<焊缝宽度≤3 得 0.80 分 | ||||
>3 得 0 分 | ||||
M3 | 咬边 | 1.20 | ||
没有咬边得 1.2 分 |
深度≤0.5 且累计长度≤15 得 0.8 分 | ||||
深度≤0.5 且 15<累计长度≤30 得 0.4 分 | ||||
深度>0.5 或深度≤0.5 且累计长度>30 得 0 分 | ||||
M4 | 表面孔穴或夹杂 | 2.00 | ||
无孔穴和夹杂得 2.00 分 | ||||
孔穴或夹杂≤Φ1.5,数目为 1 个得 1.60 分 | ||||
孔穴或夹杂≤Φ1.5,数目为 2 个得 0.80 分 | ||||
孔穴或夹杂≤Φ1.5 且数目>2 个或> Φ1.5 得 0 分 | ||||
M5 | 焊缝是否完全焊接? 焊道收尾处未完全焊接长度须≤2mm | 0.80 | ||
J1 | 转角焊缝饱满度 | 2.00 | ||
0 级:不符合行业标准,接头未焊满或平坦 的曲线 | ||||
1 级:达到行业标准,饱满度曲线有平坦区 域或焊趾处超出 | ||||
2 级:达到并在某些方面超过行业标准,饱 满度曲线在某些区域有轻微平坦 | ||||
3 级:完全超过行业标准并视为完美,圆弧 与板厚相同 |
(5)试件外观综合
序号 | 评分内容 | 分值 | 实测值 | 得分 |
J1 | 焊缝外观成形 | 1.00 | ||
0 级:不符合行业标准,焊缝弯曲,高低宽 窄明显 | ||||
1 级:达到行业标准,成形一般,焊缝平直 | ||||
2 级:达到并在某些方面超过行业标准,成 形较好,焊纹均匀,焊缝平整 | ||||
3 级:完全超过行业标准并视为完美,成形 美观,焊纹均匀细密,焊缝平整 | ||||
J2 | 接头过渡 | 1.00 | ||
0 级:焊缝未完成或不符合行业标准,焊缝 接头不良 | ||||
1 级:达到行业标准,焊接接头较好 | ||||
2 级:达到并在某些方面超过行业标准,过 渡平滑,成形较好,焊纹均匀,焊缝平整 | ||||
3 级:完全超过行业标准并视为完美,过渡 完美,成形美观,焊纹均匀细密,焊缝平 整 | ||||
J3 | 表面清理 | 1.00 | ||
0 级:焊缝未完成,不符合行业标准,没有 清除接头周围的熔渣、飞溅等 |
1 级:达到行业标准,大部分的熔渣、飞溅 等清除了 | ||||
2 级:达到并在某些方面超过行业标准,熔 渣、飞溅等清除了 | ||||
3 级:完全超过行业标准并视为完美,试件 表面没有任何熔渣、飞溅等。 | ||||
M1 | 电弧擦伤 | 1.00 | ||
没有电弧擦伤得 1.00 分 | ||||
电弧擦伤≤2 处得 0.6 分 | ||||
电弧擦伤≤3 得 0.3 分 | ||||
电弧擦伤>3 得 0 分 | ||||
M2 | 组对精度 | 1.00 | ||
≤1 得 1.00 分 | ||||
>1≤2 得 0.6 分 | ||||
>2≤3 得 0.3 分 | ||||
>3 得 0 分 |
(6)气密性试验
序号 | 评分内容 | 分值 | 实测值 | 得分 |
M1 | 气密性试验 | 15.00 | ||
没有泄漏得 15.00 分 | ||||
有 1 处泄漏得 12.00 分 |
有>1≤3 处泄漏得 8.00 分 | ||||
有>3≤5 处泄漏得 4.00 分 | ||||
有>5 处泄漏得 0 分 |
三、竞赛细则
(一)裁判员分组及职责
裁判组下设 4 个工作组,各组职责如下:
1.监考组
按照本技术文件要求负责竞赛现场的检录、监考工作,主要包括:核对选手 证件;维护赛场纪律;控制竞赛时间;记录赛场情况,做好监考记录,对未按规 定操作等违规操作行为报监考组长和选手签字确认;纠正选手违规行为,并对情 节严重者及时向裁判长报告;按程序封闭实际操作试件密码号并向保密组移交; 核查实际操作竞赛使用材料、设备;参与竞赛的抽签工作。
2.保密组
按照竞赛规则负责竞赛有关程序的保密工作。主要包括:试件封号、明码的 编码、保管、移交并参、试件解密及成绩登记汇总等工作。
3.外观评定组
负责竞赛试件的外观质量评判;试件解密后,在裁判长的组织下,根据本文 件相关条款对违规选手的外观检测成绩进行扣分处理;与射线探伤组共同解决试 件中外观检查或射线探伤中的疑难问题。
4.气密性试验组
负责竞赛试件气密性试验的评分工作;试件解密后,在裁判长的组织下,根 据本文件《气密性试验评分表》要求进行实验和评分。
(二)赛场纪律
1.参赛选手必须服从监考人员指挥,按要求进行实际操作。凡在操作比赛中 违反规定,监考人员有权予以制止。对不听劝阻者,监考人员应立即向裁判长汇 报,由裁判长对选手做出处理;
2.赛场内不得喧哗和相互讨论,不得随意进入其他选手的焊位,不得作出影 响其他选手正常发挥的行为。比赛过程中选手如发现问题,应立即向监考人员反 映,得到监考人员同意后,方可暂停比赛,否则时间照计;
3.赛场内除指定的监考裁判员、工作人员外,其他与会人员须经组委会同意 或在组委会负责人陪同下,佩带相应的标志方可进入赛场。允许进入赛场的人员, 应遵守赛场规则,不得与选手交谈,不得妨碍、干扰选手竞赛,不得在场内吸烟。
4.所有赛场内的人员不得对未密封的试件进行拍照。
(三)操作要求
1.一般性规定
1)实际操作竞赛在指定场地完成,操作时间 2 小时。
2)必须在规定操作时间内完成试题。时间包括试件检查、打磨、组对、编 程示教、焊接、清理、休息、饮水、上洗手间等时间。
3)试件一经使用,将不予换发。
2.组对及定位焊规定
1)按照图纸要求采用惰性气体钨极氩弧焊一次完成组对。试件必须一次组 对完成,在组对过程中出现问题,由选手自行手工修复。
2)除另有规定外,组对时试件的间隙、钝边、反变形、焊接工艺参数、焊 接顺序等均自定。
3)单个定位焊缝最长 15mm。
4)所有定位焊缝均应在试件外部,并且避开焊缝交汇处 15-20mm 范围。允 许修磨定位焊缝。
5)零件一是密封板。密封容器前,应举手示意监考老师检查容器内部有无 定位焊缝,监考老师检查合格后需在监考记录中做出标注,并在试件规定位置打 钢印号。未经监考老师检查合格而擅自密封的容器,应在正式开始焊接前自行打 开,经检查合格后,重新密封。此时间计入操作时间。
6)密封容器后,选手应举手示意监考老师检查外部定位焊缝尺寸及位置, 监考老师检查合格后需在监考记录中做出标注。未经监考老师检查合格而擅自开 始焊接,该试件判为 0 分。
7)组对完的试件,点焊到一块200×150×10mm 安装底板上,点焊数不得 超过 3 点,每点长度不超过 10mm 。以便于安装与拆卸。
3.打磨规定
1)已完成的盖面焊道表面须保持焊后状态。“盖面焊道 ”是指达到焊缝尺寸 要求的最后一层焊缝。
2)启动机器人开始焊接后,禁止使用任何工具进行修磨。违者该试件判为 0 分。
3)焊接完成后可使用钢丝刷清理焊缝表面,但不得伤及盖面焊缝和母材。
4.焊接规定
1)试件焊接必须全部在操作台上进行,不允许在操作台面上进行引弧试焊。
2)焊接时,所有试件应使用赛场提供的标准装卡工具进行装卡和固定。
3)所有试件在焊接过程中禁止使用包括冷却铜板、陶瓷衬垫等强迫焊缝成 型的装置或材料进行焊接,禁止使用固体或液体媒介直接接触试件进行强制冷 却。
4)焊接过程中,除为防止试件晃动在底板的自由端与平台进行夹持固定外, 试板的焊接应在无刚性固定装置限制其变形的情况下完成。
5)焊接过程中,试件不准取下、移动或改变焊接位置。
6)正式焊接开始后,底板始终保持水平位置。
7)违反上述(1)-(6)规定,该试件判为 0 分。
8)完成焊接机器人编程、轨迹示教后,应举手向监考裁判示意。经监考老 师确认并在监考记录做出标注后,方可启动机器人进行焊接。经监考老师确认后, 选手必须退到指定的安全区,将示教器放在规定的位置,启动按钮进行焊接。未 经监考老师检查确认,擅自启动机器人进行焊接属违规行为,该试件判为 0 分。
9)机器人焊接过程中,操作者不得擅自离开指定的安全区,如因特殊原因, 操作者须举手示意监考老师,经监考老师确认允许后方可离开指定安全区。违者 立即终止操作。
10)机器人自动运行模式下,严禁人机同时在工位内进行操作。
11)机器人焊接过程人工介入:
①焊接机器人开启自动焊接模式后,允许不多于 3 次(含 3 次)人工介入, 超过 3 次介入,立即终止操作。
②人工介入前,选手需举手示意监考老师,待监考老师确认并记录后方可离 开指定安全区进行操作。未经监考老师允许擅自进行操作属违规行为,该试件判 为 0 分。
③焊接过程中,清枪和更换导电嘴计入人工介入次数。
④工件必须整编整焊,人工介入仅限于修正机器人自动焊接过程中的特殊情 况,而非允许工件分多次编程和焊接。
四、竞赛场地、设施设备等安排
(一)赛场规格要求
1.焊接项目应设立 6 个以上工位,每个工位面积大约为 3m(长)×3m(宽) ×2m(高)。
2.竞赛场地环境温度不高于35℃ , 焊接工位操作区风速应不大于 2m/s。
3.赛场合理设置摄像设备,保证竞赛工位及工作区域全覆盖。
4.赛场具备完善的排烟除尘设备,通风良好。
5.应急逃生通道应保持畅通,消防设备齐全,完好。
6.根据赛场具体情况在周围设置警戒线。
7.除主赛场外,应配备外观评定间、保密室和专用封号工位和设备。
(二)基础设施清单
1.场地设施设备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 | 单位 | 数量 |
1 | 焊接机器人 | FANUC M-10iD/12 | 套 | 1 套/工位 |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 | 单位 | 数量 |
2 | 机器人焊接电源 | FANUC SFP-P400iB | 套 | 1 套/工位 |
3 | TIG 焊接电源 | 时代 WSE-315 | 套 | 1 套/工位 |
4 | 机器人焊枪 | 满足竞赛试题要求,带防碰 撞装置 | 套 | 1 套/工位 |
5 | 柔性工作平台 | 满足试题要求 | 套 | 1 套/工位 |
6 | 排烟除尘设备 | 满足试题要求 | 套 | 1 套/工位 |
7 | 平台 | 组对打磨 | 套 | 1 套/工位 |
8 | 二氧化碳气 | 40L | 瓶 | 1 瓶/工位 |
9 | 二氧化碳气体流 量调节器 | 通用,有合格证 | 套 | 1 套/工位 |
10 | 氩气(99.99%) | 40L | 瓶 | 1 瓶/工位 |
11 | 氩气流量调节器 | 通用 | 套 | 1 套/工位 |
12 | 工位照明设施 | 满足选手操作需要 | 套 | 1 套/工位 |
2.材料
试件编号 | 材质 | 规格 | 数量 | 说明 |
零件一 | Q235 | 139.5×110×3 | 1 | 见图 |
零件二 | 20# | Φ53×40 ,壁厚 5 | 1 | |
零件三 | Q235 | Φ46×3 | 1 | 中间φ10 通孔 |
零件四 | Q235 | 70×65×3 | 1 | 见图 |
零件五 | Q235 | 65.5×25×3 | 1 |
零件六 | Q235 | 65×25×3 | 1 | |
零件七 | Q235 | 55.5×25×3 | 1 |
注:所有按照选手人数准备的材料,均需考虑合理的备用数量。 3.选手携带的设备和工具
(1)选手至少自备的设备和工具如下: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 | 单位 | 数量 |
1 | 安全防护镜 | 不限 | 副 | 不限 |
2 | 面罩 | 不限 | 个 | 不限 |
3 | 安全鞋 | 不限 | 双 | 不限 |
4 | 防护服 | 不限 | 套 | 不限 |
5 | 耳塞 | 不限 | 副 | 不限 |
6 | 焊接手套 | 不限 | 副 | 不限 |
7 | 角磨机 | 不限 | 台 | 不限 |
8 | 钢丝钳、大力钳等 | 不限 | 把 | 不限 |
9 | 磁性焊接固定器 | 不限 | 件 | 不限 |
10 | 钢丝刷 | 不限 | 个 | 不限 |
11 | 扁铲 | 不限 | 把 | 不限 |
12 | 划针 | 不限 | 根 | 不限 |
13 | 锉刀 | 不限 | 把 | 不限 |
14 | 角焊缝量规 | 不限 | 个 | 不限 |
15 | 钢直尺 | 不限 | 把 | 不限 |
16 | 角度尺 | 不限 | 把 | 不限 |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 | 单位 | 数量 |
17 | 扳手 | 不限 | 把 | 不限 |
18 | 切(划)线工具 | 自制 | 个 | 不限 |
注:若选手携带工具少于表中所列项目,赛场不负责提供。
(2)禁止选手自带的设备和材料
序号 | 设备和材料名称 |
1 | 焊机及焊钳、焊枪及带过滤网的氩弧焊瓷嘴 |
2 | 完成或未完成的试件 |
3 | 焊接材料 |
4 | 易燃易爆化学物品 |
(3)选手自带设备和工具说明
1.选手自带的劳动防护用品、设备和工具都应符合国家安全法规要求。 2.选手不允许使用第(2)条规定的设备和材料。
3.选手携带的所有物品必须经过裁判员检测确认后,方可带入竞赛现场。未 经裁判员检查认可的物品,选手擅自使用属违规行为。裁判员有权制止此类违规 行为并视情节轻重,报裁判长做出适当处罚。
4.竞赛期间由于选手自带的设备和工具失效或无法使用影响操作时,不予增 加竞赛时间。
5.竞赛期间,允许使用辅助工具装配试件,但辅助工具必须在正式焊接前予 以移除。
4.裁判员使用的设备和工具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 | 单位 | 数量 |
1 | 计算机 | 具有 office 、CAD 、PDF 等基本办公软件 | 套 | 1 套 |
2 | 基本办公用具 | 订书机、笔、纸等办公用 品 | 套 | 5 套 |
3 | A4/A3 打印机 | 能打印和复印A3 和 A4, 注意在计算机上安装驱 动,能实现打印和复印功 能 | 台 | 1 台 |
4 | 电源接线板 | / | 个 | 3 个 |
5 | 台灯 | / | 台 | 5 台 |
6 | 外观评分工作台 | 满足比赛试件评判要求 | 套 | 1 套 |
7 | 电子数显游标卡尺 (分辨率 0.01mm) | 带合格证书 | 把 | 5 把 |
8 | 数显焊缝检验尺(分 辨率 0.01mm) | 带合格证书 | 把 | 5 把 |
9 | 书写板夹 | 个 | 20 个 | |
10 | 钢直尺 | 200mm | 把 | 5 把 |
11 | 手电筒 | 常规 | 个 | 3 个 |
12 | 5 倍放大镜 | 常规 | 个 | 3 个 |
13 | 咬边尺 | 常规 | 把 | 5 把 |
14 | 多功能焊缝检验尺 | 常规 | 把 | 5 把 |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 | 单位 | 数量 |
15 | 角焊缝量规 | 常规 | 套 | 3 套 |
16 | 牙科用内窥镜 | / | 个 | 2 个 |
17 | 碳钢密封板 | 40*30*2mm | 块 | 200 块 |
18 | 白色油性记号笔 | 盒 | 1 盒 | |
19 | 黑色油性记号笔 | 盒 | 1 盒 | |
20 | 钢印号(8 号) | 数字 | 套 | 1 套 |
21 | 钢印号(8 号) | 字母 | 套 | 1 套 |
22 | 铁锤 | 打钢印号 | 把 | 2 把 |
23 | 铁毡 | 打钢印号用的平台 | 个 | 2 个 |
24 | 计算器 | 个 | 5 个 | |
25 | 裁判员防护服 | 套 | 1 套/人 | |
26 | 防护口罩 | 副 | 2 副/人*天 | |
27 | 安全防护镜 | 副 | 1 副/人 | |
28 | 耳塞 | 副 | 1 副/人*天 | |
29 | 棉手套 | 副 | 20 副 | |
30 | X 光观片灯 | LED 光源 | 台 | 2 台 |
31 | 角磨机 | 100 型,切割片为 2mm | 台 | 5 台 |
32 | 气瓶运输车 | 辆 | 2 辆 | |
33 | 试件运输小推车 | 辆 | 4 辆 | |
34 | 挂钟 | 带倒计时功能 | 个 | 1 个 |
35 | 投影仪 | 常规 | 个 | 1 个 |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 | 单位 | 数量 |
36 | 投影幕布 | 满足现场会议需要 | 个 | 1 个 |
37 | 麦克风等音响设备 | 满足现场会议需要 | 套 | 1 套 |
38 | 口哨 | 个 | 2 个 | |
39 | 铁球 | Φ27.2 | 个 | 2 个 |
40 | 档案袋 | 个 | 10 个 | |
41 | 封条 | 个 | 30 个 | |
42 | 签字笔 | 支 | 20 支 | |
43 | 办公桌和椅子 | 供所有裁判使用 | ||
44 | 饮水机 | 供所有裁判使用 | ||
45 | 抽签箱 | 个 | 1 个 |
注:第三方检测机构须按竞赛安排配备第三方检测所用的试件转送车辆。
五、安全、健康要求
(一)安全责任
竞赛各方须严格遵守大赛安全相关规定。
1.承办单位负责所有基础设施、设备的安全。
2. 除了由于承办单位疏忽而导致的伤害或财产损失外,承办单位不会对任何 伤亡、财产损失负责或进行赔偿。
3.各代表队须加强参与赛事活动人员的安全管理, 自行购买竞赛期间的人身 意外伤害保险。
4.承办单位须为裁判长等特邀人员购买竞赛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二)选手安全须知
1.参赛选手进入竞赛场地后,须听从并尊重裁判人员的管理,文明参赛。
2.参赛选手必须在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开始竞赛,发现或发生 有关安全问题,应立即向裁判报告。
3.参赛选手操作时,要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对没有按要求使用劳动保护用 品的选手监考人员将予以记录并由裁判长酌情扣分。
4.参赛选手赛前严禁喝酒、严禁在赛场区域内吸烟,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5.参赛选手停止操作时,应关闭电源开关。移动电焊机等电气设备时,应首 先切断电源。
6.参赛选手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 3787-2017)《手持式 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的规定。
7.竞赛期间参赛选手须将废弃物丢弃到赛场指定区域,正确使用赛场除尘设 备。
8.参赛选手违反遵守竞赛规则和安全规定时,裁判组将报请裁判长视情况决 定是否取消参赛资格。如违反相关操作规程造成设备、人员伤害等安全事故时, 由个人承担赔偿责任。
9.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标有警告标示的危险区。
(三)有毒有害物品管制
禁止选手及所有参加赛事的人员携带任何有毒有害物品进入竞赛现场。竞赛 现场的化学物品应有明显标示,并配备专人监管。
(四)赛事安全要求
大赛设置专门的安全防卫组,负责竞赛期间健康和安全事务。主要包括检查 竞赛场地、与会人员居住地、车辆交通及其周围环境的安全防卫;制定紧急应对 方案;督导竞赛场地用电、用气等相关安全问题;监督与会人员食品安全与卫生; 分析和处理安全突发事件等工作。
赛场须配备相应医疗人员和急救人员,并备有相应急救设施。
(五)环境保护
1.赛场严格遵守我国环境保护法。
2.赛场所有废弃物应有效分类并处理,尽可能地回收利用。 3.赛场设置排烟除尘系统,尽可能地减少和控制烟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