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保护视力色:
2024 年宁波市“技能之星”职业技能竞赛模具工项目技术文件
来源:卡鉴中心来源: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4-08-05 18:59     阅读次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更好地在全社会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 能人才,市人力社保局联合相关单位决定举办 2024 年宁波市“技能之 星 ”职业技能竞赛。

经大赛技术工作委员会讨论,制定本次竞赛的技术文件。

一、竞赛标准

依据《模具工国家职业标准(2009 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 参考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模具工(初 级技能、中级技能、高级技能)》,结合当前社会生产和技术发展水平 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命题按模具工高级(三级)等级并适当增加部分 技师(二级)的内容及相关新知识、新技能。

二、竞赛内容

(一)竞赛内容

本次竞赛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部分。

竞赛总时间 400 分钟,其中理论考试时间 100 分钟;模块 A 操作 比赛时间 120 分钟;模块 B 操作比赛时间 180 分钟。

(二)竞赛形式

竞赛采用单人竞赛形式。

(三)成绩计算

理论知识竞赛满分为 100 分,理论知识竞赛成绩将按照20%折算 计入竞赛总成绩;技能实际操作竞赛满分为 100 分,将按照 A、B 模块 总成绩80%折算计入竞赛总成绩;理论知识竞赛成绩与技能实际操作 竞赛成绩经折算后相加得出竞赛总成绩,满分为 100 分。当出现成绩 相同时,先比较操作技能成绩,以成绩高者名次在前;若不能分出先 后,再按加工时间比较,操作用时较短者名次在前,如用时相同分不 出先后时,最后取相同名次。

(四)竞赛时间和地点

时间: 2024 年 8 月 24 日—8 月 25 日

地点: 宁波技师学院

三、理论知识

( 一)试题范围、比重及题型

试题以本工种专业知识为主,机械基础知识为辅,涉及安全文明 生产和质量管理相关知识。

考试实行百分制,其中:专业知识占65%,机械基础知识占30%, 安全文明生产和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占5%,题型为单项选择,共 100 题, 满分 100 分,按 20%计入竞赛总成绩。

类别

考核内容

配分

基础知识

常用模具材料及热处理基础知识

30%

机械图样的识读

常用制品材料基础知识

气动及液压基础知识

模具使用设备基础知识

电气知识

专业知识

模具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

65%

钳工基础知识

机械装配工艺

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基础知识

模具零部件特种加工工艺基础知识

数控加工与编程基础知识

常用工具、夹具、量具使用与维护知识

模具装配、调试、保养、维修等基础知识

新技术新工艺知识

安全文明生产

和质量管理相

关知识

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

5%

质量管理知识

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2.竞赛内容:命题原则上以《模具工国家职业标准》三级(高级 工)要求为主,适当增加 10%—20%二级(技师)考核内容。

( 二)理论考试时间与方式

竞赛时间为100 分钟,优先采用上机答题方式。

(三)主要参考资料

《模具工(初级)》,2005 年 12 月第 1 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 社出版;

《模具工(中级)》,2006 年 3 月第 1 版,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 社出版

《模具工(高级)》,2006 年 6 月第 1 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 社出版

四、实际操作

模块 A:注塑模具设计(提供样题,赛前由专家组更改样题,改动 量不超过 30%)

根据竞赛组委会提供的竞赛平台和有关资料及操作技能要求,参 赛的选手完成下列工作任务:

(一)按照工作任务书要求,根据提供三维模型数据和设计要求, 完成该产品的模具设计;

(二)按照工作任务书要求,将模具装配数据保存至指定位置;

(三)操作过程要求按照操作规程、安全文明生产进行。 模块 B:注塑模具零件加工(钳工制作,不提供样题)

根据竞赛组委会提供的竞赛平台和有关资料及操作技能要求,参 赛的选手完成下列工作任务:

(一)按照任务书要求,使用给定的毛坯材料加工成配合零件;

(二)按照任务书要求,配合件符合装配要求,达到实际使用要求;

(三)操作过程要求按照操作规程、安全文明生产进行。

评判指标

模块

项目

分值

A

模具设计

50

B

模具零件制作

50

总分


100

满分 100 分,按 80%计入竞赛总成绩。

五、比赛规则

评判方法

(一)评判原则:评判采取结果评价的方式,模具尺寸、结构设 计是否合理,模具成型零部件的结构是否合理,型芯型腔的加工尺寸 及表面粗糙度是否达到要求。评分表根据比赛试题制定。

(二)比赛流程:理论考试所有选手同一批完成,实操部分模块 A 所有选手同一批完成,实操部分模块 B 根据报名情况可分批进行竞 赛。

(三)测量及评价方法:对照评判标准,由裁判员根据选手的完 成结果,参照评分项,给出每位被评选手的具体成绩。裁判长汇总各裁判员的评分结果,最终确定选手的实际操作竞赛成绩。

六、竞赛场地与设施

(一)竞赛场地

操作竞赛模块 A 每人一台电脑,安装相应软件,选手在计算机房进 行竞赛。操作竞赛模块 B 每人 1 平方米,单人单工位操作,每人配置 一个台钳,配有必要的台钻。

(二)竞赛设施

竞赛赛场提供竞赛所需的机床、椅子、计算机等设施,选手不得 携带存储介质进入竞赛区域。

(三)竞赛部分软件

模块 A:Win10 系统,预装 UG NX10.0、胡波外挂。允许自带设计 软件(赛前报备,并安装,但必须提供正版软件的证明材料,否则不得使 用。)。

选手自带工具 模块 B:

准备通知单(选手)

选手准备(工具、量具、刃具等),可以由赛场提供,参赛选手可以借用!

序号

名    称

规  格

精  度

数  量

备  注

1

高度游标卡尺

0—300


1


2

游标卡尺

自定


1


3

量块

83(总块数)

2 级

1


4

外径千分尺

0~25

1 级

1


5

外径千分尺

25~50

1 级

1


6

外径千分尺

50~75

1 级

1


7

杠杆百分表

0~1


1

带表座

8

万能角度尺

0 °~320 °


1


9

正弦规

100

0

1


10

刀口尺

125

1 级

1


11

刀口角尺

自定

1 级

1


12

塞尺

(0.02—1)


1

I 型

13

半径规

1-6.5


1


14

90 °V 形铁

自定




15

铜棒

φ 10×100




16

什锦整形锉

自定




17

锉刀

150 小方锉,150 三角 锉,平板锉等自定




18

直柄麻花钻

φ3, φ5, φ5.8, φ 6.5, φ7.8, φ8.5,

φ9.8


1


19

丝锥

M6,M8


1

配丝锥铰手

20

手锯



1


21

锯条



若干


22

划线圆规



1


23

划针



1


24

样冲



1


25

手锤



1


26

中心钻

自定




27

平行夹




夹紧工件用

28

平垫铁

自定




29

压板及螺栓

自选




30

錾子

自选




31

软钳口





32

锉刀刷



1


33

毛刷



1


34

活板手

自定


1


35

带函数计算器



1


36

平口钳

自定


1


注:选手可以自带其他工量具。

七、竞赛安全

(一)赛场安全

未经允许不得使用和移动竞赛场内的任何设施设备(包括消防器材等),工具使用后放回原处。

选手在竞赛中必须遵守赛场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 合理地使用各种设施设备和工具,出现严重违章操作设备的,裁判视 情节轻重进行批评和终止比赛。

选手参加实际操作竞赛前,应认真学习竞赛项目安全操作规程。 竞赛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向裁判员报告, 裁判员视情况予以判定,并协调处理。

参赛选手不得触动非竞赛用仪器设备,对竞赛仪器设备造成损坏, 由当事人承担赔偿责任(视情节而定),并通报批评;参赛选手若出现 恶意破坏仪器设备等情节严重者将依法处理。

各类人员须严格遵守赛场规则,严禁携带比赛严令禁止的物品入 内。

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入内,见表 3 所示,违规者不得参赛。 竞赛现场禁止使用明火,违规者将被警告和劝阻,不听从劝阻者将被 取消竞赛资格。

选手禁带的物品

赛场必须留有安全通道。必须配备灭火设备。赛场应具备良好的 通风、照明和操作空间的条件。做好竞赛安全、健康和公共卫生及突 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等工作。

安保人员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通报赛场负责人员。

如遇严重突发事件,在安保人员指挥下,迅速按紧急疏散路线撤 离现场。

赛场必须配备医护人员和必需的药品。

(二)安全操作规程

选手必须身着工作服进行比赛,工作服要求采用纯棉材质。

比赛期间,长发(超过 10cm)选手必须把头发束起(或盘起), 并穿戴工作帽(布质)进行保护,头发不得散落在工作帽之外。

竞赛过程中,选手需要全程保持竞赛区域的环境整洁有序,防止 绊倒,摔倒。

选手必须爱护竞赛设备和设施,不得使用电动切割机,可以使用气 动工具进行操作,不得使用错误的或者不合理的工具对设备设施进行操作。

赛场内禁止携带和存放易燃、易爆、挥发性物质和材料。 注:未尽事宜以竞赛现场规定或竞赛组委会规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