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保护视力色:
北仑这个“就业蓄水池”托起民生幸福梦
来源:北仑区人力社保局来源: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5-07-11 16:40     阅读次数:

7月9日上午,北仑区新碶街道零工市场正式授牌浙江省省级零工市场。

“以前找活,我骑着电瓶车挨家工厂问,一天跑下来腿都直了,还未必能碰上合适的。”59岁的彭师傅感慨道。自打零工市场建起来,找零工岗位便捷多了,这里的岗位信息都是平台仔细核对过的,真实可靠。“要是遇上劳资纠纷,平台还能出面帮助协调,心里很踏实。”

这份“踏实”,源于新碶街道零工市场对零工群体的细腻关照,也得益于北仑区人力社保局在政策供给和资源整合上的坚实保障。新碶街道零工市场自去年6月正式运营起,就紧紧围绕“零工聚集在哪里,市场就建设到哪里,服务就保障到哪里”的原则,依托区级就业服务体系,不仅在线下打造了室内服务空间,设置了政策咨询台和技能培训角,更在线上开通“刷脸求职”功能,让不太会用智能手机的中老年零工也能轻松操作。

“它就像一个‘就业蓄水池’,当用工需求像雨季的水流般涌来时,这个‘蓄水池’能及时开闸放水,把合适的零工输送到需要的岗位上。”北仑区新碶街道零工市场运营负责人宋海平说。

为构建更高效的零工就业生态,北仑区人力社保局积极统筹协调,新碶街道零工市场创新构建“1+N”运营模式,联动辖区社区建设共富工坊与零工驿站,其中,“卡嫂工坊”既提供短途运输、货物整理等灵活岗位,又开设育儿嫂、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让她们既能兼顾家庭,又能靠手艺补贴家用。

在关注普通零工群体的同时,新碶街道零工市场从未忘记特殊群体的需求。针对残障人士的就业难题,这里创新推出“业务经纪人”服务,专人对接企业需求,为残障人士量身匹配岗位。51岁的肢体四级残疾人杨师傅,自待业在家后,因生活上的经济压力产生焦虑,后来通过经纪人介绍,找到了某公司的安保工作,如今每月能稳定收入3000多元,“终于能靠自己赚钱,这种感觉特别好。”

从为大学生搭建暑期实践的桥梁、助力749名学子就业,到帮返乡务工者找到家门口的工作;从为宝妈、卡嫂们提供弹性岗位,到给残障人士开辟就业新路径,北仑区新碶街道零工市场的每一步探索,都藏着对“人”的细致考量。在这里,没有“零散”的标签,只有“被需要”的价值——5124个岗位信息的背后,是5124次“想让你有活干”的努力;295份就业意向的达成,是295个家庭多了一份安稳的底气。

“获评省级零工市场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宋海平表示,“我们会继续做好‘温暖的中间人’,让用工方找到合适的帮手,让求职者握住可靠的机会,让这个‘就业蓄水池’始终充满活力。”北仑区人力社保局将继续加大对零工市场的扶持力度,深化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半径,推动全区就业服务提质增效,为更高质量充分就业贡献力量。